7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9927亿元,同比少增631亿元。有市场人士担忧,信贷支持力度是否减弱。对此,有关专家表示,7月贷款同比少增,体现了“总量适度”“精准导向”等货币政策信号,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总体支持力度并未减弱,而且结构改善、更加精准。
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,被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联合接管。接管组全面行使包商银行的经营管理权,并委托建设银行托管包商银行的业务。一年多来,包商银行风险处置工作有序推进,即将收官。
2019年8月,按国务院部署,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形成机制。改革完善后的LPR由报价行在中期借贷便利(MLF)利率上加点报出,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、市场供求、风险溢价等因素。
2020年,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,不断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,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精准滴灌,有效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,取得了较好效果。
从各分项指标指数(见图2)来看,呈现“七升一降”态势。其中市场指数为39.3,上升0.1个点;采购指数为41.8,上升0.1个点;绩效指数为43.7,上升0.2个点;扩张指数为42.9,上升0.1个点;信心指数为40.9,上升0.3个点;融资指数为51.7,上升0.2个点;风险指数为48.7,上升0.2个点;成本指数为62.4,下降0.2个点。
日前,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指出,近7年,“一带一路”区域人民币使用率逐步提高,货币合作不断深化,基础设施日趋完善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,实现良性互动。
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,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、精准导向。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,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。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、中小微企业。这意味着要坚持总量适度、合理增长的方向,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,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,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,优化结构,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。
央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(以下简称:报告)。报告指出,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强劲韧性,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(GDP)同比小幅下降1.6%,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.2%,明显好于预期;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3.8%,就业形势总体稳定,进出口贸易好于预期。
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,截至今年6月末,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333家。贷款余额8841亿元,上半年减少249亿元。
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,结构性货币政策行之有效。央行将进一步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,提高政策的“直达性”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、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,全力支持做好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,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。
近日,央行旗下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日前正式注册设立,该公司名为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。成方金科的注册资本金为20.078亿元,5家股东分别为央行征信中心、央行清算总中心,以及央行全资控股的中国金币总公司、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、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。由于5家机构均为央行全资控股,这意味着一家央行系的金融科技公司诞生。
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按计划将于8月底结束。疫情影响下,存量房贷“换锚”进展如何?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已数月“按兵不动”,房贷转换为LPR定价还合适吗?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。